?
欄目:上海留學生落戶咨詢 人氣:0 日期:2019-05-15
免費提供最新落戶政策及一對一落戶上海方案
留學生/應屆生/非婚子女 落戶上海咨詢
網上叫賣
即使沒有熟人的引薦,上海戶口,地下戶口指標交易市場(shì chǎng)仍然以另一種方式存在。互聯網上,打著各類名義的戶口中介真假難辨。
在一家知名同城交易網站的站,中國青年報記者用關鍵(解釋:比喻事物的重要組成部分)詞“辦理戶口”搜索,有17931條檢索結果。記者通過(tōng guò)網絡渠道與一些中介取得聯系。
記者注意(attention)到,大部分中介宣稱的身份共有兩類,一類是老鄉或朋友是某一政府部門的領導,可以代為運作“假工作”;另一類是中介本人獲得了所謂“空戶”的指標(target aim)。上海留學生落戶留學人員是指公派或自費出國(境)學習,并獲得國(境)外大學本科學歷、學士學位(含)以上的人員;在國內獲得大學本科(含)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,并到國(境)外高等院校、科研機構進修一年(含)以上的訪問學者或進修人員。
他們宣稱的辦理渠道,分為快、慢兩種,快的只需幾個月。一名張姓中介稱,他所依托的關系是某科研機構的領導,該單位每年都會空出兩個戶口名額(quota of people)。辦成之后,戶口將掛在該單位附近的小區。
“一到兩個月就行,沒有性別、年齡和學歷的限制(limit)。”他如此描述這種“填補式”的操作方法。
更常見的辦理方式方法,是主要針對應屆畢業生的“借殼辦理”。上海戶口辦理除了指戶數和人口之外,內地常以它代替“戶籍”,即民政公安部門以戶為單位,登記本地居民的冊子。派出所的戶籍民警,負責登記造冊、記錄各家成員姓名、性別、年齡、職業、住址、成員關系等各類資料。多名中介告訴記者,他們可以假借接收畢業生的名義進行工作招錄,有了所謂工作,戶口就自然可以辦理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有些中介宣稱所推薦的工作,只需掛名即可,而有些則號稱可以直接前往上班,“一次性解決了工作和戶口”。
“可能(maybe)出現的唯一問題,就是我們找到的單位(unit)你不滿意。但是,我們可以在一年之內進行崗位的調整,并且保證負責處理(chǔ lǐ)3~5年內出現的所有問題。”一名唐姓中介舉例(sample),一個法學專業畢業生希望去司法機關,如果找不到,就可以先到一些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,再嘗試轉單位。
另一名中介的“效率”會差一些,他稱,畢業生買家需要在畢業后為一家新成立的銀行工作3年,3年之后才可以落戶,“因為這家銀行是年初剛成立的,有一些戶口指標”。
所有中介都向記者坦言,現在沒有辦法直接辦理戶口,只能通過“借殼”的方式,“這在前幾年還可以,最近一年公安機關查得嚴了,基本上花錢也辦不下來了,所以只能走正規渠道,比如人才引進、研究生(Postgraduate)畢業等”。
至于這些中介所宣稱的價格,最少的需要20余萬元,多的達70萬元。
此價格已經過了一番上漲(rise)。梳理媒體公開報道,大約在10年前,地下中介市場(shì chǎng)的戶口價格為1萬余元,目前最高的已突破70萬元。
花錢買戶口受騙
“以前找人辦戶口的時候,花多少錢,領導都不要。一被舉報就全廢了,花多少錢都撈不出人。”趙明聽說,現在沒有辦法直接賣戶口,前兩年還可以辦,“但今年查得特別緊,退了一批人。”
市房山區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檢察官張紅星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,今年上半年,他辦理過兩起與戶口買賣有關的案件。
一起案件涉嫌(in a crime)招搖撞騙罪,嫌疑人是一名劉姓男子,冒充自己是看守所警察,宣稱可以為一名外地服務員的兩個孩子辦理戶口,上海居住證,收了1萬余元。
另共同則涉嫌(in a crime)詐騙罪。張紅星介紹,該區良鄉有名李姓男子開了一間法律工作室,后來3個人通過朋友的朋友輾轉聯系上他。李稱可以代為其孩子找工作且解決戶口,最終共收取105萬元。
兩起案件中,劉、李均是到了承諾(Promise)期限,但一直沒把承諾的戶口辦成。最終,受害人報警。
另據《晚報》報道,2010年至,海淀區人民檢察院已查辦利用辦理戶口實施詐騙的案件25件,依法批準(pī zhǔn)逮捕25人,總涉案金額達650萬元。上海戶口辦理除了指戶數和人口之外,內地常以它代替“戶籍”,即民政公安部門以戶為單位,登記本地居民的冊子。派出所的戶籍民警,負責登記造冊、記錄各家成員姓名、性別、年齡、職業、住址、成員關系等各類資料。
媒體曾分析,在前述25件詐騙案中,利用熟人關系實施詐騙的11人,通過(tōng guò)朋友介紹實施詐騙的13人。同時,本土化犯罪的現象較為突出,本地人員13人,占52%。
在操作手法上,21人謊稱自己或有親友是公安、部隊或其他用人單位領導掌握(熟知并能運用) 進京指標,此外,也有人利用售房捆綁辦理戶口、拆遷騰退房屋遷入戶口等方式進行詐騙。
張紅星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,他們所辦理的案件也呈現出一定規律。被害人“以前可能(maybe)聽說通過某種手段可以辦理成功,甚至黑市上有專門的價碼,這些老百姓間的口口相傳,讓他們以為花錢就能辦成”。
據媒體報道,一些戶籍民警受到處理,他們收錢并把一些不符合條件的人的戶口落下了,這無疑暴露出一些監管方面的漏洞。
張紅星分析,這讓被害人相信可以花錢買到戶口,騙子也正是抓住這種心理,讓人相信其有能力辦好戶口。
這種現狀顯然與戶口客觀上的含金量有關。作為首都,的生活、教育(Education)、工作及醫療等資源,都是很有吸引力的。
不過,這座特大城市的戶籍政策正在縮緊。在很早以前,居民通過購房就能獲得戶口,但現在不行,通過結婚落戶的方式方法也不那么簡單,一些此前允許落戶的大門逐漸封上。
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副教授褚宸舸認為:“戶籍本身背后有利益(benefit),這種利益有稀缺性,不可能每個人都得到,再加上在戶籍的分配過程中又存在‘黑箱操作’,所以有些想要得到的人選擇通過不正當方式來買賣進京指標(target aim)。”
在褚宸舸看來,倒賣戶口的現象就和其他一些犯罪一樣,不可能一下子就消滅掉,“和醫院看病掛號都能產生買賣專家號一樣,如果一些利益(benefit)繼續附著在戶籍上,那么倒賣戶口指標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