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欄目:新聞資訊 人氣:0 日期:2017-05-31
免費提供最新落戶政策及一對一落戶上海方案
留學生/應屆生/非婚子女 落戶上海咨詢
2015年度,中國在海外留學的學生有126萬人,約占世界國際留學生總數的25%,這意味著每四個國際留學生中,就有一個是中國的海外留學生。但是,隨之而來的是,中國留學生海外就業和回國就業面臨的競爭加劇。這是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(CCG)研究編著、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國際人才藍皮書《中國留學發展報告(2016)》公布的結果。
中國留學生 海內外就業激烈競爭
CCG秘書長苗綠博士指出,隨著社會對海歸就業的關注度提升,海歸光環在媒體報道中已經逐漸暗淡。中國留學生海外就業和回國就業都面臨競爭加劇的現實情況。一方面,中國數量龐大的留學生群體;另一方面,隨著國際留學生的數量不斷增加,各國收緊工作簽證制度,國際留學生完成學業后在留學所在國繼續工作的可能性在變小。如外國人在美國合法工作所需的H-1B簽證數量的增加有限,國際留學生增加而獲得工作簽證的機會沒有同步增加,意味著可以在美國積累工作經驗,或者通過工作申請永久居留權的機會也在減少。
國際形勢嚴峻的同時越來越多留學人員考慮回國發展。到2015年底,我國各類留學回國人員達到40.91萬人,自1978年至2015年回國人員總數達221.86萬隨著留學回國人員數量的激增,他們的就業也開始面臨激烈的競爭,留學回國人員與國內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競爭也更加激烈。雖然競爭激烈,但是根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2016年中國留學生回國就業調查,“海歸”就業難的問題并沒有明顯加劇。85.9%的“海歸”能在6個月內找到工作,與2013年的調查基本一致。其中3個月內找到工作的占68%,略高于2013年的調查。
超過六成“海歸”
在基層崗位工作
調查數據顯示,留學人員回國就業扎推在一線城市,就業集中在金融行業,整體工作滿意度不高。
根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2016年針對留學回國人員就業創業情況的調查,留學回國人員就業地域集中、行業集中的特征依然存在,創業方面先鋒作用依然明顯。
留學回國人員就業方面存在如下特征:第一,就業區域集中于一線城市,位居前三名的是北京、上海、廣州,分別占比29.1%、11.5%、6.1%。
第二,就業較為集中的行業是金融業、傳統制造業、教育科研、電子信息,分別占19.4%、11.5%、10.8%、9.6%。
第三,超過六成的留學回國人員在基層崗位工作,實際薪酬低于其期望薪酬,所學專業與工作匹配度、工作滿意度均較低。其中,僅有26.4%的被調查者第一份工作起薪高于一同進入單位的國內學生。16.5%的留學回國人員在所學專業與實際從事工作的匹配度方面選擇“非常匹配”。對當前工作持“非常滿意”態度的僅為3.5%,選擇“滿意”的為27.1%。
過六成國外讀研畢業生
三年后回國
CCG研究發現,隨著我國國民教育消費支付能力的增強,“留學熱”日益升溫。人們在關注“留學熱”的同時,“海歸潮”也逐漸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。麥可思研究院對2011屆和2012屆國外讀研畢業生三年后的狀態進行了追蹤調查,研究發現,與同屆國內讀研畢業生相比,近兩年的留學人員回流率趨于平緩,超過六成的國外讀研畢業生三年后已回國,回國后居住在直轄市的占比近一半。三年后,這些畢業生的主要去向是工作和讀研、自主創業,海外讀研的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要遠高于國內讀研的畢業生。就業方面,回國畢業生大多數就職于國際化特點顯著、規模大的企業。2012屆國外讀研畢業生的就業質量與2011屆相比有所提高,且優于國內讀研畢業生。
“海歸”創業
集中戰略性新興產業
在被調查的留學回國人員中,有超過1/10(11.9%)的人選擇了創業,按照性別進行分組后發現,13.2%的男性選擇創業,8.2%的女性選擇創業。選擇創業的比例遠高于國內大學生畢業創業比例(根據麥可思調研,近三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呈現上升趨勢,2015屆大學生創業比例為3.0%)。
CCG調查發現,留學回國人員創業方面存在以下特征:第一,創業集中在一線城市,城市市場前景是創業者最看重的要素。據調查,超過四成的人選擇在北京(22%)、上海(20%)創業。15.3%的人選擇創業城市的依據是“市場前景好”。第二,創業領域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,新生物工程/新醫藥(22%)、新一代信息技術(15.1%)領域海歸創業最為活躍。36.8%創業企業在三年內盈利。第三,創業成本高、融資難問題依然突出。根據調查,創業中排名前三項的困難是經營運行成本高、融資困難、難以引進和留住適用人才,分別占26.9%、16.4%、15.5%。商業協會等民間組織主要通過向政府傳達企業的要求(30%)、宣傳人才政策及經濟社會發展情況(26%)等方式為留學回國人員創業提供服務。